“双重乐感”视域下大学生民族乐器学习情况调查研究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双重乐感”视域下大学生民族乐器学习情况调查研究

2022-05-28 11:15: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zoޛ)j馝~@M;mMzӽ48iin)'+r1ݴM}ӽ]_i^׽5zu׭~Miu;<|筿体会到民族音乐的精华,这也对双重乐感能力的培养产生了制约。

2.开设民族乐器课程分析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对于民族乐器的学习仅限于音乐教育专业,教育专业的学生对其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而舞蹈学,音乐表演专业的同学却没有开设民族乐器选修课。

3.学生对学习民族乐器收获情况分析

在调查的163名学生中,有90%的学生表示,学习少数民族乐器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可以了解民族文化,增长了对少数民族音乐的认识,同时也了解到了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等等,这说明音乐学院在开展双重乐感理念下的民族器乐教学是符合多民族地区音乐专业学习需求的。

四、对策措施

1.完善双重乐感教学课程设置

学习民族乐器是培养学生双重乐感的重要途径之一。进一步完善双重乐感教学的课程设置,在除音乐教育专业外的舞蹈及音乐表演专业也应该开设民族乐器选修课,并且延长开设时间,提高考试成绩所占分量,如民族乐器课成绩不过75分不可以申请奖学金,或民族乐器成绩不合格不可申请任何形式的补助及评优等,提高老师学生的重视程度。在长时间认真学习的过程中,随着作品难度及技术水平的上升,感受更精髓的民族文化。

2.对学生的中国节奏感觉加以培养

我国音乐学院的学生深受西方音乐的影响,对音乐的理解都是纵向思维,而双重乐感理论的实施,就是培养学生中国传统音乐中横向思维的方式,截取各民族经典音乐的片断,感受旋律的发展,体会旋律与节奏节拍之间的关系,掌握各民族音乐中代表性的节奏节拍类型,进一步掌握调式调性等方面的风格元素,在不断实践中树立起双重甚至多重的乐感。

3.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

音乐文化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与该民族的地理、历史、民俗、文学等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在欣赏了解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作品之前,要深入了解该民族的文化,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去该民族聚居的地方实地考察。另外,学院可以每周定时举办少数民族知识竞赛或者少数民族书刊的阅读活动等,创设所需文化环境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内在文化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该民族音乐的本体特征,为欣赏少数民族音乐及培养双重音乐感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4.改变教学方法

双重乐感教学最好的方式是体验式教学,营造各种文化交流、实践的机会将大大促进双重乐感教学效果。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双重或多重的音乐表达能力,应多举办艺术表演活动或比赛,如双重乐感声乐比赛,双重乐感器乐比赛等。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学习,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5.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双重乐感教学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对音乐表现的鉴赏及教师本身的艺术修养与文化底蕴等等在教学活动中都能体现出来,并且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音乐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进入田野调查,发掘民间音乐文化与音乐风俗,申请民间音乐文化方面的课题,鼓励学生进入民间采风,让学生在吸收西方先进音乐文化的同时,不忘祖国几千年的音乐文化根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同时壮大我们音乐学院少数民族乐器教师的队伍,对这些教师定期培训,每年都要举办教师技能考核及汇报演出。学生通过老师的理论及演奏技巧的讲授,不断深化学习,亲身参与不同音乐文化环境,了解不同音乐的结构,更深层次地了解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文化。

6.改变教学管理模式

首先在教学目标的管理上,我们要明白高校音乐教育机构是培养我国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基地,我们所培养的音乐教育人才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我国的音乐文化,传承我国的民族精神。所以在教学课程的安排中,要合理增加民族音乐文化的比例。其次,在教师的管理上,要鼓励教师们进行田野调查,多丰富民族音乐方面的知识,从教师做起,增强民族责任感。最后在学生管理上,教师应该多给学生们安排一些民间音乐文化的课题,鼓励学生进行民间采风活动,让学生们自己体验中国历史悠久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3]

结 论

通过对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汉民族学生少数民族乐器学习情况的调查与研究,发现培养学生的双重乐感,可以促进学生两种或多种音乐声音表达的能力,不仅仅是在理论方面,更多的应该是付诸于自己的实践行动,亲身体验双重乐感在音乐上给人带来的听觉冲击。 这种不同乐感的体验、体悟、体认,会让人建立其复合而立体文化音乐观,并在建立的过程中意识到不同文化体系间的差异美丽抱以尊重、欣赏和包容,实现美美与共。正如胡德最早提出“双重乐感”时所言,音乐学家研究某个特定民族或风格的音乐,必须具有完全参与该种音乐体系的能力,通过本身的实践而理解了他文化的音乐基础后,才能更好地用语言描述该音乐。由此可见,“双重乐感”中的“乐感”是指一种广义上的不同民族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感知,“双重乐感”核心在于多元文化的相互渗入。

双重乐感的培养,可以加强学生对本土民族和其他外来音乐文化的了解,了解自己的民族,了解自己的国家,发现本民族文化的精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自己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同时树立起多元文化意识,推广多元文化教育

[参考文献]

[1]邓 萍.双重音乐能力的现实阐释及学生培养设想[J].中国音乐,2006(03).

[2]张 欢.双重乐感的理论与实践[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12.

[3]孙作东.民族文化视域下的音乐教育探索[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04).


推荐访问:视域 乐感 民族乐器 调查研究 情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