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苗:法治新闻人的转型之路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王松苗:法治新闻人的转型之路

2022-05-24 08:15: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zoޛ)jiiuζ]=Oi}Nixi;iti}}uiM7M5]_}ݼmvM}OiM:m}t6ơ发言,专家剖析,网民热议,引起全国人大法工委和国务院法制办的高度重视。各路媒体历时两年多的持续跟进,2009年,征收17年的养路费终于取消了。

从严谨的态度和犀利的角度出发,王松苗先后发出 “越级上访并不是违法上访”、处理三无人员“救济比遣送更重要”、“刑事被害人应由国家补偿”等诸多法治第一声,而他经手的《检察日报》的评论一次又一次让事件回到法治中来,推动了法治建设。

“原来觉得办案能够实现自己的法治理想,现在做法治评论和新闻之后,才发现,这不比单纯的办案价值低。”王松苗也因此为“法治新闻人”的经历而自豪。“书生报国无长物,唯有手中笔如刀”——法治时代的新闻人完全可以用手中的笔,对现行的制度尽一己之力,或是修补,或是鞭策,或是建设。

敢说真话,不怕得罪人

王松苗来自安徽,在上海读的大学。他笑称自己深受徽派文化和海派文化的影响,性格耿直,说话不带拐弯,毕业后来了北京工作,才知道有“给面子”一说。王松苗觉得采编工作中不合适的事情都要写到“夜班手记”里,不怕伤领导和同事的面子。但他批评的底线是,对事不对人。

同时,他又是宽容的。大二时候家里发生的一件事对他触动很大。有人常到他家自留山上去偷树卖。一次,父亲带着弟弟上山堵住了偷树的人。寒假回家,听完故事的他问父亲:“最后怎么弄的呢?”父亲叹了一口气说:“唉,人都知道错了,不就行了吗?”父亲的话,让他真正懂得“宽容是一件奢侈品,只有智力非常发达的人才能购买到它”。让他铭记终生的这句名言,也使他的评论在带有法治气息之余又染上人文关怀的色彩。

他曾撰写评论《罪错应负责任,人格不容侮辱》,认为“法律可以剥夺人的财产、自由乃至生命,但不可以剥夺人格权利特别是人的尊严。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利,维护每一个人的尊严,哪怕他(她)有罪有错。这是基本的法治理念,也是文明社会的底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樊崇义说,“罪错应负责任,人格不容侮辱”这两句话应该写进法典。

悲天悯人的情怀常体现在他评论的标题上:《民工讨薪:为什么懒得找法律》《错误通缉十一年一分赔偿也别想?》……

由于报社关注困难群体、开展舆论监督有一些影响,因此常常有人找上门来反映问题。这时,王松苗总是认真核实情况、力所能及提供帮助。经他接待的讨薪农民工数目早已上百,有些情况并不适合做报道,但王松苗或资助、或帮忙联系律师,尽量不让他们无功而返。

从某种程度上,王松苗认为,自己拥有了一个“有朝一日能用自己的知识和抱负,为百姓减少冤屈”的平台。

Q&A必答题

Q在你眼中,优秀的法科生是怎样的?成熟的法律人是怎样的?

A一个优秀的法科生,首先要有扎实的法学知识;其次要具备法治精神;最后要有人文情怀。一个成熟的法律人,最好能满足这样几点:知识的熟练度、思维的严谨度、思想的深刻度、表达的清晰度、文字的从容度、处事的宽容度。

Q与成熟的法律人相比,哪些特质是大多数的法科生所欠缺的?

A就我的接触来看,一些法科学生的批判性远远多于他们的建设性,在判断之前经常就进行非理性的道德站队——主流价值观的建设任重道远。过于偏好负面新闻特别是习惯性的质疑,有时会伤害推动社会前行的正面力量。

Q法科生在大学里必须要学会什么?法学理论与法律实务,哪个对法科生来讲更重要?

A一样重要。在学校里,法科生应该要学会先做加法,再做减法。这是经验之谈,我深有同感。学习期间,要尽可能涉猎各种知识,广博;到工作岗位要结合实际确定专业发展方向,精深。

Q怎样看待法律人才稀缺与法科生就业难之间的矛盾?

A法科生就业难很正常,进入法治社会,法律不再是稀缺知识。就像司机无法成为一种职业一样。所以,法律人要么有专业的较高造诣,要么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Q法科生在择业时应当首先考虑什么?

A平台是否适合自己。不要过于挑剔,以低端的姿态和沉稳的职业观去适应环境,发展自己。

Q对立志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本科生而言,继续深造有必要吗?

A太有必要了。钻研越深,对问题的判断越清楚,主流价值观才越稳定。

Q你鼓励法科毕业生从事与法律无关的职业吗?

A基本不鼓励,但好像每一种职业都和法律有关吧?

Q走出校园后,法学教育对他的工作会有哪些帮助?

A法律精神的浸染和法律文化的熏陶。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管做什么工作,文化的血管里都应当流淌着法治血液。

Q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你会选择从事与法律相关还是无关的职业?

A还是愿意从事法律工作,但不一定是新闻人。

Q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一个法律人应当坚守的信念是什么?

A对待法律的主流态度应当永远是:严格地服从,自由地批判。


推荐访问:闻人 之路 法治 转型 王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