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发展现状及对策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西安市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2-03-28 09:55:55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要 针对当前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的发展现状,对测报工作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较为符合基层实际的测报工作做法。

关键词 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发展现状;对策;陕西西安

中图分类号 S7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2-0139-02

西安市地处陕西省中心,位于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北临渭河、南倚秦岭,在东经107.40°~109.49°和北纬33.42°~34.45°之间,耕地面积近26.67万hm2。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猕猴桃以及蔬菜瓜果等,有害生物包括病害、虫害、草害三大类,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工作(下称测报工作)肩负着为病虫害防控提供指导和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的重任。近年来,随着“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不断深化和落实,以及国家的重视支持,西安市测报工作初步形成了以现代和传统监测手段相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但是,随着当前农业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先进耕作技术的引进应用,农田土地流转、承包经营的不断增加,以及消费者对高质量农产品需求的不断提升等,当前的测报工作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为此,笔者在多年基层工作的基础上,对测报工作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今后的测报工作提供指导[1-3]。

1 西安市测报工作成效

1.1 “四化”建设快速发展

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四化”是指测报调查规范化、信息传递网络化、数据统计和信息采集自动化、病虫预报可视化。近年来,西安市形成了以市植保站为主导,8个区县植保站为依托,38个病虫监测站为辅助的病虫监测体系,2014年,周至县、蓝田县国家级区域测报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四化”建设稳步发展。一是测报调查严格按照陕西省植保总站《小麦主要病虫测报调查规范》执行,粘虫、飞蝗等部分病虫调查依据国家标准执行。二是调查数据统计上报实现了网络化。目前,市县植保站电脑普及率达到100%,重大病虫监测数据实行周报制度、零报告制度;植保专业年度统计工作全部实现网络上报;同时,建立西安植保工作群,定期组织专家在线交流,为区县技术人员进行视频会商、图片传输、病虫远程诊断及测报经验交流互动提供专业平台。三是信息采集自动化在部分区县实施。周至县、蓝田县、长安区是国家级区域测报站及省级重点测报站,3个区县的有害生物检测检验实验楼、标准化病虫观测场、药品药械库、智能虫情测报灯、孢子捕捉仪、自动小气候观测仪、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等设施完备,病虫信息初步实现了采集规范化、处理数字化。四是重大病虫预警、重要防治技术等基本实现了可视化。病虫预报可视化是将病虫害预测预报结果向基层、向农民快速传递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西安市自2001年开始联合市电视台进行病虫预报可视化工作,经过多年的摸索,根据西安市及各区县作物布局、病虫发生特点等,逐步形成了以重大病虫预警、关键防治技术讲解为重点的电视预报和专题报道,市县植保站年开展电视预报、专题报道等30余期,大大提高了群众的病虫识别能力,提高防治水平[4-6]。

1.2 测报质量逐步提升

首先,测报服务范围扩大。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测报工作监测作物由原来单一的的粮食作物发展到现在的粮食及经济作物并存,监测对象由原来的15个增加到现在的32个,病虫害长期预报准确率达到70%以上,中短期测报准确率提高到90%以上。在业务工作之余,测报技术人员借助科技研发等项目开展对新发生病虫害的研究工作,如玉米双斑长跗萤叶甲、粘虫、猕猴桃溃疡病、斑衣腊蝉、桑盾蚧等,目前,这几种害虫的预测能力大大提高,已被列入长、中期预报范围。其次,测报力量相对稳定。近年来,全市植保人员稳定在60~70人,2015年在岗人员67人,其中周至县、灞桥区为独立站,人员相对充足,为32人。市站及其他6个区县均为农技中心内设站,共35人。测报队伍稳定的同时,也促进了各区县测报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测报资料保存较为完整,工作交接有序,未出现因病虫测报失误而造成农作物的产量损失。

2 存在的问题

2.1 监测任务繁重与测报能力不足的矛盾

随着农业生产布局、作物种类、耕作方式的改变,农田病虫草害种类增多,危害加重。一是突发性、偶发性害虫发生几率增加。如3代粘虫、玉米茎腐病、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等;二是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如玉米双斑长跗萤叶甲、小麦纹枯病等;三是外来病虫草害扩展迅速,如麦田多花黑麦草、节节麦等。除此之外,随着各级政府对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明显提高,上级业务部门的测报任务量愈加繁重。但是,基层测报人员是监测工作的主体,区县监测点设置不达标、人员配备不均衡,设备、设施不完备,管理跟不上等,导致总体测报质量不佳。目前,全市以区县植保站为依托设立测报站点,共设置系统监测点18个,乡村监测点23个,乡、村级监测点由区县测报人员直接管理或由农民测报员监管,根据所辖监测区域、作物及省站要求设定监测对象,并向区县植保站定期上报监测数据。区县植保站测报人员核对数据审核后定期向上级业务及主管部门上报。根据全国农技服务中心每3 000~4 000 hm2耕地设立1个病虫监测与防控指导点的要求,西安市应设置70个以上的监测点,目前的监测预警覆盖率仅为59%。在人员配备方面,3个区域测报站及重点站人员配备相对充足,基本能够完成测报任务,但一般区县植保站技术人员少,部分植保站一人需承担测报、防治、检疫、农药管理等多项工作,任务重、要求高,往往导致取样点不够、取样方式不科学、填报不认真等现象,测报数据远远不能真实反映实际发生情况。

2.2 测报调查规范与耕作技术发展的矛盾

西安市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的监测工作以2004年陕西省植保工作总站编写的《小麦主要病虫测报调查规范》以及1996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执行。但随着一些适期晚播、秸秆还田等先进耕作制度推广力度的不断加大,西安市部分病虫害阶段性调查工作难以顺利完成。首先,小麦适期晚播技术的推广以及越冬期的推后,导致冬前小麦病虫发生整体后移,部分病虫害12月上旬仍在发生发展,而越冬基数调查工作多年一直规定在11月中下旬进行,这一时期的调查数据能不能作为翌年发生趋势预测的依据值得商榷。其次,小麦赤霉病、玉米螟等的越冬基数调查主要是玉米秸秆,而西安市目前秸秆还田面积占粮食种植面积的90%以上,田间地头难以找到可供取样的玉米秸秆,导致该项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2.3 新型监测设备推广与应用管理维护的矛盾

在国家植保工程的推动下,西安市及区县植保站基础性工作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能够满足病虫调查监测工作的需要,但是部分区县观测场、虫情测报灯等由于运行经费不足、各方协调不力等因素,未全部投入使用。自动化性诱设备尚处于试验示范阶段,其系统自动报警、数据分析处理、智能化管理与病虫发生实际偏差较大;部分仪器设备出现故障后管理维护不及时到位,加上吸浆虫淘土设备设计结构不实用,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上述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 对策

3.1 实行分级管理,突出重点病虫

做好重大病虫害的长中短期趋势预报,为主管部门制定防控策略和群众防治活动提供依据,是市县级植保部门测报工作的目的。针对当前测报人员不足、设备欠缺、测报任务繁重等现状,建议根据重大病虫流行和远距离迁飞扩散程度的强弱,突发、暴发特点,以及发生范围、损失的大小等,监测对象分为重大、主要、一般3个档次,并根据各区县的承担能力分级分类安排到区县植保站。其中,重大监测对象指主要作物的迁飞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具有突发、暴发、危害严重的特点,如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玉米粘虫、蝗虫等。这类病虫由市植保站及所有相关区县植保站联合监测,严密监控。主要监测对象的发生流行强度和危害损失依次减弱,负责监测管理的工作以区域测报站和省级重点站为主,市站监督完成。如小麦吸浆虫、小麦红蜘蛛、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玉米螟、地下害虫等。一般监测对象为当地常发但危害较轻或偶发的病虫种类,如玉米双斑萤叶甲、玉米黑粉病及蔬菜果树病虫等,监测管理以重发区县为主,市站协助完成。在保证全市防治工作的前提下,可有效利用强县人力物力,并减轻弱县测报人员工作压力,达到“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目的。

3.2 加强各级业务沟通,有效提升测报水平

省、市、县植保部门要定期组织开展培训、讨论、交流、观摩等活动,并及时沟通解决测报工作及新型测报设备仪器试验示范中出现的问题。省级植保部门可在每季或一个作物生长季节组织市级测报人员进行1次培训交流及任务安排,市级植保部门每月或每季组织区县测报人员进行1次测报信息汇总交流,区县植保部门每月组织农民测报员进行1次汇报讨论或现场培训,以切实提高基层测报人员对病虫发生规律的认知、对测报方法的掌握等方面的业务能力,同时有利于省市级测报人员掌握实际发生情况及测报人员工作状况,从而更好地监督和管理基层测报工作。此外,省、市植保部门要积极牵头申报相关科研项目,或与教学科研部门通力协作,对当前耕作制度下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规律、测报技术进行研究,增强应对突发、偶发病虫的监测预警和实时防控处置能力,及时制定或修正补充测报调查规范,进一步切实提高全市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水平。

3.3 加大测报队伍建设及管理力度,提高测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加强重点站的建设,并保证每一个市县站有一定数量专门从事测报工作的人员及相应数量的市级、县级农民测报员,可吸纳种植大户或专业合作社等作为测报站点,使其担负一定的病虫测报任务。同时,建立基层测报技术人员、测报点定期轮训制度、上岗培训制度,扩大测报人员的知识面,提高测报人员应用现代科技设备的技能,并通过推行农民测报员竞争上岗、持证上岗,实现基层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数字化。此外,管理部门应着力通过加大测报调查补贴和表彰奖励等措施提高测报人员工作待遇,稳定测报队伍。同时加强职业责任教育,提高测报人员对测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其在现有条件下搞好测报工作的责任感、 使命感和荣誉感。

3.4 改善测报手段及办公条件,提高测报服务能力

上级主管部门要做到专款专用,把测报项目建设资金真正用到测报工作中来,市县一级植保部门要为测报工作提供固定的办公场所和配套的化验室、标本室、档案室等,并要克服重重困难,建立稳定的、标准的病虫调查观测基地和场所,将测报项目购置的仪器设备尽早利用起来,减轻测报人员田间工作强度,提高病虫观测资料的系统性和可比性;此外,市县植保站要积极配合省站进行新测报仪器的试验示范,为改善测报手段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短信、彩信、QQ、微信等多媒体工具,进行任务分配、数据上报、信息发布、图片传输、疑难解答、经验交流等,加强市县间、区县间的合作互动,并向社会公众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和防控技术意见,推动全市病虫草害防控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4 参考文献

[1] 刘万才,姜玉英,张跃进,等.我国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30年发展成就[J].中国植保导刊,2010,30(9):35-39.

[2] 刘万才,姜玉英,张跃进,等.推进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事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植保导刊,2009,29(8):28-31.

[3] 刘杰,李健民,谢友荣,等.通辽市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思考[J].中国植保导刊,2015,35(6):79-82.

[4] 杨庆寅.辽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网络现状及发展对策[J].辽宁林业科技,2012(6):51-52.

[5] 刘万才,姜玉英,张跃进,等.推进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事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植保导刊,2009(8):28-31.

[6] 朱丽娟,宋红平,廖建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绿色科技,2013(4):47-49.


推荐访问:西安市 农作物 预警 对策 现状及

猜你喜欢